(相关资料图)
你有啥好抑郁的,我们挣点钱,全都给你花了,我们现在这么辛苦,不都是为了你吗? 我们一天天的压力多大啊,你还抑郁了,你愁死我算了。看到这一幕,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: “在这个家里,男孩是病得最轻的。”有时候,真正“生病”的不是孩子,而是父母。 每一个陷入困境的孩子背后,都有一个“生病”的家庭。心理咨询师@王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。 一位母亲带着十几岁的女儿来做心理咨询。 面对咨询师,她开始一样一样数落起孩子的不是: 女儿不仅早恋、抽烟,在学校跟同学打架,跟老师吵架,偷同学东西,破坏学校设施,还往同学水杯里放蟑螂…… 女儿听后和母亲在咨询室吵了起来。 后来,母亲拂袖而去,留女儿一个人进行心理咨询。 在女孩妈妈的描述里,女孩仿佛天生劣骨、油盐不进。 然而,在咨询师长期深入的了解下,背后真相才浮出水面: 女孩其实小时候很乖巧,但她的父母冷漠又自私,常常为谁陪伴她吵架。爸爸工作忙,陪她最多的是妈妈,但妈妈总是抱怨,说她的存在就是个麻烦。 妈妈的管教方式简单粗暴,动不动就对她劈头盖脸地打骂。而且妈妈心胸狭窄,因为和一楼一户人家有矛盾,没事就故意往人家院子里扔垃圾,还总是洋洋得意。 有一次被 对方逮个正着,邻居上门理论,妈妈先是死不承认,后来被逼急了,竟指着正在客厅写作业的女儿说:小孩子不懂事扔的…… 原来,女孩暴力叛逆的行事风格,和对他人的敌意,都来自父母多年来的“言传身教”。有心理医生爆料,自己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父母,他们喋喋不休地控诉着孩子的种种问题,期待咨询师可以替他们解决。 但每次深入了解就会发现, 孩子身上问题的根源,往往在于父母。可是这些父母从不承认是自己的问题,更不会主动改变。 这就是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剧:明明是父母“生病”,却要孩子吃药。另一位心理咨询师也分享过一段经历。 在一次值班时,一位妈妈,带着14岁的儿子冲进来就问他: “能不能帮忙看看我儿子为什么沉迷网络?他一天到晚,不是玩手机,就是打开电脑和别人连线打游戏,我实在没办法了,不知道要怎么治他。” 孩子全程低着头,一句话都不说。 咨询师说:“能让我跟孩子单独聊聊吗?” 妈妈离开后,咨询师问孩子:“你有什么想跟我说的吗?” 孩子这才抬起头,略带委屈地说: “一直以来,他们都忙着工作,都不怎么理我。但一起打游戏的网友经常和自己谈心,所以我喜欢跟他们一起打游戏,一起聊天的感觉。” 咨询师又问:“那你有没有对父母说过你的想法呢?” 孩子又低下头: “说过好几次了,可他们根本不相信,还说这些都是借口。”李玫瑾教授曾说过:
当你发现孩子很难教育时,其实问题很早就有了。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大人造就的,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,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,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。很多时候,孩子身上的问题,其实都是替父母背下的锅。电视剧《女心理师》中,有一位来访者叫蒋静。 在妈妈面前,她是个乖巧可爱的女孩儿,30岁了还对妈妈言听计从; 可是一旦离开妈妈的视线,她马上变得格外叛逆,去酒吧打妈妈最讨厌的架子鼓。她还有神经性暴食症,总是控制不住地暴饮暴食,但吃多了又怕胖,吃完就开始抠吐。 蒋静如此“分裂”且痛苦的根源,就在于她的母亲。 从小到大,从穿衣打扮,到饮食起居,交什么朋友,她都被母亲全方位监督控制。母亲还特意配了一把她房间的钥匙,方便随时进出。 强行找出她可能藏有少女心事的日记本,并在客人面前读出来。哪怕等到她成年之后,这种控制也从未停止。 有一次,蒋静瞒着妈妈,和朋友去玩架子鼓,妈妈发现后,愤怒地把鼓槌扔在地上: “你要做个乖乖女,远离这些穿着不三不四披头散发的朋友!” “我让你敲架子鼓了吗? 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,你做什么都得告诉我!”(图源网络,侵删) 妈妈的强势,压迫得蒋静喘不过气来,她甚至患上了严重的心理问题。 《别等孩子长大了,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》一书中指出: 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问题,都是父母某个问题的折射。(图源网络,侵删) 一个暴力十足、心理扭曲的孩子,背后一定站着同样崇尚暴力,脾气暴躁的父母。 一个抑郁、悲观的孩子,背后一定有着高期待、爱控制的父母。 可悲的是,当孩子出现问题时,多少父母的眼睛只盯在了孩子身上,对自己的错误却毫无察觉。韩国教育专家李柳南,在《妈妈的悔过书》中写下了自己近10年的心路历程。 她的一双儿女,从小就聪慧优秀,成绩名列前茅。 然而,当一切朝着美好方向发展时,儿女却先后提出了退学。儿子每天待在家里玩游戏、看电视、睡觉,患上了严重的社交障碍症。 女儿也把自己关在房里,把头发剃光,撕毁衣服和书籍。 当她崩溃地质问“你们为什么变成这样”时,孩子们歇斯底里对她怒吼: “都是因为你!你还搞不清楚吗?谁叫你这样把我们养大的?都是你自己喜欢!你从来都不问我们要什么,只想到你自己。”李柳南这才对自己从前的所作所为后悔莫及。 在她的眼里,孩子的成绩排名是重中之重。 为了备战中考,她把两个孩子送去了远在郊区的全日制补习班,孩子每天五点起床,晚上学到十二点; 女儿有段时间喜欢漫画,她擅自闯进女儿的房间,搜出十多本漫画书,把女儿痛骂了一顿。 她的强势,将自己最爱的孩子生生地逼成了仇人。于是她下定决心做出改变,不再强迫孩子。 她鼓励女儿学起了糕点烘焙,支持儿子去音乐课堂打起了架子鼓。 经历了痛苦的反思与蜕变,两个孩子也被慢慢疗愈。 最后女儿考上了国际知名大学,儿子也顺利完成学业。 当一个孩子出现问题时,最该反思的,不是孩子,而是父母。只有父母认清自己、改变自己,才能真正拯救孩子。 连云港一位15岁的男孩小唐叛逆、厌学,经常在学校惹事生非。 每次被老师喊家长,父亲老唐的教育方式就是把儿子暴打一顿。 这让男孩越发叛逆,父子关系也岌岌可危。 后来,老唐决定让儿子休学一段时间,带他去骑行。他们从江苏连云港出发,一路途经了安徽、湖北、陕西、西藏等地,骑了近9千公里。 日夜相伴的七个月中,父子俩人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,也重新认识了彼此。 图源网络,侵删 在父亲的眼中,儿子很能吃苦,面对困难,毫不退缩。 而在儿子的眼中,父亲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冰冷,而是有自己温情和细心的一面。 旅途中,老唐不断调整着自己和儿子的相处方式,两人关系也越来越亲密。 他终于明白,儿子叛逆厌学,更多的是自己的问题。是自己忙着赚钱忽视了孩子;也是自己动不动就打骂的粗暴教育方式,加重了孩子的叛逆。 在这一趟旅途中,小唐在父亲的影响下,慢慢爱上了读书,决定回去要好好学习。 这个世界上,有两类父母: 一类是“吃老本型”父母,他们使用过去自己接受的一套教育方式来培养孩子,孩子表现不好,他们通常只会认为传统教育没有问题,是孩子有问题; 另一类是“自省型”父母,他们会去探索与时俱进的教育方式,假如孩子表现不好,他们会反思,然后寻找更好的方式来教育孩子。 育儿是一场不断自省的修行,养的是孩子,修的是自己。白岩松曾说过:“我认为中国教育现在最大的问题,不是怎么教育孩子,而是怎么当父母。” 自以为是的家长,只会试图控制孩子,把孩子一步步推向深渊。 有智慧的父母,通过改变自己,去治愈孩子、重塑亲子关系。点个「在看」,做智慧父母,让自己成为孩子的一束光。 作者|Seven 来源| 男孩派原创 (ID:boy666dj) 排版 | 余景 图片| 图虫创意;网络,侵删 时 代在变,父母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。 今天,帆书君给您推荐一个优质育儿公众号——帆书育儿号。 这里有 满满的育儿干货,有 科学的教育方法,更有 发人深省的亲子故事。 如果你正在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焦虑不已 ,立即关注就对了! 点击下方名片, 一起和孩子终身成长~
关键词: